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 始知阵法根本 (第2/2页)
有史以来震古烁今的兵法家一样的路。 纵然很多人都读兵法,都知道锥阵长于破阵。 可大多数人只知道锥阵长于破阵,却不清楚锥阵为何长于破阵的原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李孟羲,无意间,竟然把阵法重新推导了一遍。 这等同于创造。 虽然他创造的是早已存在的阵法。 李孟羲的思维高度,在有那么一刹那之间,几乎和当年最早创立诸般军阵的兵家先贤一样高了。 李孟羲不知不觉间这么做没有任何目的,只是来自于他迫不及待的想努力学会带兵打仗的极度热枕和投入带来的意外收获罢了。 一双走动的草鞋踩到了两个简陋的三角形。 李孟羲皱眉,他看着要去加入对练的那个乡勇的背影,他叫住了对方,“别踩到我的图了。” 李孟羲抱怨。 乡勇回头,茫然的看了李孟羲一眼,乡勇大叔没听清李孟羲说的啥玩意儿。 虽说不懂兵机,不懂厮杀,不懂行军,不懂管理粮草,不懂安营扎寨,连阵法也不太懂。但是李孟羲现在进步了一点点,他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弄明白了,锥阵是最厉害的正面破阵阵法。 彻彻底底弄明白了一个问题,李孟羲整个人都感觉轻了数倍,身心皆适。他于是可以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的再次把目光投入的场中乡勇们战阵对抗之中。 其实锥阵还有一个比长蛇阵破阵更有优势的点,李孟羲没有考虑到。 那就是在人力投放效率上。 就按士兵奔袭速度一样来算,锥形阵按三,四,五,六……依次递加来排阵,而同样人数的长蛇阵以三,三,三,三的人数排阵。 那么同样时间,两阵冲至敌军阵前的横列数相等。 假设都有五列士兵投入到前列作战,那么五列横阵,锥形阵投入的人数就是,3+4+5+6+7=25人。 而长蛇阵,3x5=15。 只短短五列,投放人数已经差了三分之二。 而且随着战斗时间越来越长,锥阵平均时间能投入战力也会越来越多,敌军会顿生人越打越多的错觉;而长蛇阵,平均时间能投入的人力是不变的。 如此以来,和锥形阵人越打越多的人力投放方式相比,长蛇阵显得如龟速。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前边打开的缺口过大,后边跟上的人太少,不够填上缺口的情况。 而锥形阵,不存在人不够无法巩固战果的情况,而只会面临打开的缺口不够大,人堵着冲不进去的情况。 如果正面破阵的关键是在某一点以最短的时间,投入最多能接敌的人,那无疑,锥形阵是把攻击力量集中的同时,又有很强的人力投放效率,堪称最优的阵法。 李孟羲经验还是不足,只看过一次锥阵和方阵的对抗,李孟羲对锥阵和方阵交换比的评估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李孟羲认为锥形阵破阵会伤亡很高,但他是在攻守双方甲胄一样,士兵防具防御力一样,并且士兵训练程度精锐程度也一样的情况下来计算的。 而实际情况,若是问关羽,关羽会告诉李孟羲,锥阵破阵时我军和敌军的交换比大概会在二比一左右,我军伤亡甚至会比这更低,根本不会像李孟羲猜测四比一甚至十比一那么惨烈。 其根本在于,锥阵破阵时,攻防双方士兵的战力往往不可能一样,而是拉开着较大差距的。 我军若破阵,必集结身披重甲,拿最好的兵器,最孔武有力,战技最娴熟的士兵,去攻击敌人力量最薄弱,阵型最散乱,士兵甲胄最寒酸的那一个点。 甚至锥阵的攻击点往往都特意挑的是敌军阵线就要崩溃的薄弱处。 以我军最强的重甲精兵,去打敌军最薄弱的之处,零伤亡也不是不可能。 除了被逼急了,不得不硬着头皮往敌人精锐上去冲,傻子才去放着薄弱点不打,故意往敌军坚固的阵线上撞个头破血流。 —— ps:本来以为两三章能把这一小节写完,没想到六章还没完。 有多少小伙伴在看啊?这边流量好少奥,收藏一点没动。感觉我在单机。